|
甄試-書面審查資料
甄試流程各校不一,以土木研究所來看,大致以書面審查資料及口試二關為重頭戲。書面資料是你能否晉級口試的重要關鍵,也是和教授們初步溝通的管道,以此讓他們了解你的在校成績、研究方向及各方面的整體表現,讓人興起想要多多認識你的念頭。
一般而言,土木所的甄試大部分不舉行筆試,甄試標準多為書面審查資料、口試各佔50%,部分系所比例為60%、40%,由此可見書面審查的重要性! 研究所的甄試,大部分以書面及口試為主要評核重點,不過也有部分學校會先進行專業科目筆試,由於系所不同,所著重的比例也有差異,整理如下:
系所學校 |
土木所 |
---|---|
台灣大學 |
審查50% |
成功大學 |
審查50% |
交通大學 |
書審100% |
中央大學 |
審查50% |
中興大學 |
審查60% |
台灣科大 |
審查50% |
台科大學 |
書審50% |
綜合以上資料,不論選擇哪間校所,除經由筆試來測驗個人專業科目的程度,審查資料更是教授與考生的第一類接觸,其重要性不言可喻。
通常各校對審查資料的要求不外乎:自傳、在校成績單(含名次)、讀書計畫、推薦信及其他有利申請之資料(包括專題報告、社團活動、榮譽證明等)。
自信,是獲得主考官青睞的第一要件,然而,自信必須來自對自己的充分掌握和瞭解,趁著甄試的機會,不妨把準備書面資料的過程當作自我審視的機會,你也可以把它視為一個如何行銷自己、讓別人短時間內有系統瞭解你的重要練習。
自我行銷,獎狀證明加分利證!
很多學校的甄試分數,都是書面審查資料佔50%、口試佔50%,由此可見書面審查資料的重要性。通常各校書面審查資料的要求包括個人簡歷、自傳、讀書計畫、研究計畫、推薦信兩封、在校成績單、獎狀影本和大學時所做過的專題報告等。其次,參加過的社團、實驗室證明,如:工作證明、社團幹部證明;或獎學金獎狀、書卷獎、語文證明或其它獎狀,更是能力上的有利佐證。
趁著甄試的機會,不妨把準備書面資料的過程當作是一個審視自己的機會。書面資料是一個時效長而且深入的自我介紹,你也可以把它視為一個如何行銷自己,讓別人在短時間內有系統瞭解你的重要練習。
不但是在面試的時候要注意自己的儀表,繳交報告的時候,無論是自傳、成績分析、研究計畫等,為了讓教授有良好而深刻的印象,接下來就是做好排版的工作,彰顯大標題,調整適當字距、行高,加入目錄、頁碼,以紙質較好的紙張列印,並全數裝訂成冊。想想那麼多的甄試報告中,如何讓評審老師留意你的報告,除了內容外,閱讀的舒適度也是很重要的,所以千萬別小看排版的功夫。盡量讓文字精簡化或表格化,容易令老師留下深刻的印象:如成績分析除了數字,也可以有較動感的成績分析表現,如柱狀圖。
將自己所修習過的課程作一個完整的分類也是一個好方法,把所修過的課程製表列舉出來,在每一類的後面附註這個課程對於你未來在研究所的學習上的幫助,表示自己已經準備好要上這個研究所了。最後可以再用一個圓餅圖作清楚明白的圖示。有些內容要改以圖表化較容易引人入勝。能用表格整理的,就盡量用表格;但只用表格,又顯呆板。所以若能有流程圖、統計圖、魚骨圖或自製矩陣等,更具創意。在內容和色彩上越能多元化,就越能在眾多書面審查資料中脫穎而出。
其實甄試就是把自己當成一項產品來行銷。想想產品除了品名外,還有什麼特徵呢?你是否也可以有個人專屬之mark或代表色,但要符合你的定位及特質。包裝的技巧,人各有巧妙,試著讓自己的資料設計精美、色調統一而專業,讓讀者可以從中一窺你的特質及性格。
以下幾種表現方式,便可用來有效地凸顯主題並加深審核老師對你的印象:
一、表格凸顯主題:
無論是自傳或研究計畫,每一個主題前都可以一個「重點清楚的表列」作為開場白,然後再針對重點做說明。如此一來,縱使老師無暇看完後續描述,清楚的表列也可以給老師一個深刻的印象。例如:從大一到大四參加的活動很多,如果用敘述性的段落來寫,會顯得冗長,若能用表格條列,這樣就清楚得多了。
二、照片加深印象:
可加入自己參加活動的有趣照片,吸引教授的興趣及注意力。
三、明勝於雄辯:
無論是闡述學習能力或是語文能力,最好都能附上一些重要且具體的證明文件,例如:得獎論文、語文能力鑑定證明等。如此,無須舌燦蓮花,也能有效說服審查老師。
自傳-展現獨一無二的你
就自傳而言,每個人想表現的個人特質並不相同,但最重要的是客觀地強調自己的優點,盡量不提缺點。自傳的主要目的是告訴教授:「我就是你們想要的人!我絕對有你們所要的人格特質與潛力!」。撰寫重點以欲推甄校所的招生目標為原則,針對自己的優點特質、經驗、能力……等等,盡情發揮,不用客氣或覺得不好意思,當然也不能誇大矯情,一份好的自傳要能恰如其份地描述自己,才能獲得教授的青睞。
除了內容須以目標系所重點為斟酌考量外,自傳每一部份的標題最好稍加設計,以凸顯出個人的風格,但也別太花俏,以免文不對題。若覺得不夠用心的話,可在每一段標題旁,用粗斜體字以短短幾個字列出小標,將該段的大意寫上。如此一來,即使教授沒時間詳閱你的報告,仍可馬上看到重點。以下是自傳建議大綱:
家庭背景:不用太過詳盡,表達出家庭對於你在學習、個性上的正面影響即可。
求學歷程:清楚表列從國小至大學的求學歷程,再加以扼要說明即可。應將重點放在大學時期的求學經歷,並表列分析大學所修習的課程帶給你的益處、影響。成績方面,除了須繳附的成績單外,最好可將自己的成績稍加整理,把好的成績凸顯出來,甚至作一個簡單的圖表分析,更能引起注意,盡量強調自己大學所學與研究所課程的銜接和關連,如果有某科成績較差,最好先找到一個合理的理由。另外,獲得獎學金、書卷獎的經驗可展現你的學習能力,務必多加著墨。
個人經歷:包括擔任幹部及社團活動經驗,若曾有工作經驗亦可一併陳述,目的在表達個人的溝通、領導和合作能力。
自我能力評估:綜合上述各點,可對自己的能力與該科系做「SWOT分析」,評定自己甄試該所的優勢、劣勢、機會點及威脅,對於自己的優勢應加以強調,劣勢則避重就輕,儘量將缺點化為賣點或進步的契機,表現出強烈的企圖心與誠意。
報考動機:非本科系出身的同學,可對為何轉換跑道、為何報考該所及個人興趣等三點加以說明。報考動機是口試時教授相當關注的問題,在書面資料中務必對此作深入思考及說明。例如:同學若對基礎研究與臨床案例的連結有興趣、想對目前醫療體系提供實際幫助,則可報考有附屬醫院的台大、陽明、成大或長庚,作為日後研究上的支援。
獲優良獎項及特殊表現:獎狀、證照等,以附件方式呈現。
五大能力樣樣行,全方位自傳最亮眼
一份好自傳必須儘量展現個人的五大能力:「學習能力」、「研究能力」、「領導能力」、「合作能力」及「溝通協調能力」。
「學習能力」指的是學習表現,可用三年來的成績、名次來展現你的學習成果。面對多元的社會,研究所甄試希望能發掘各方面表現優秀、擁有多項專長的人才,因此如果能將「雙修」或「輔修」成績羅列其中,也會是一項相當有力的證明。
要展現所謂的「研究能力」,可利用發表過的論文、做過的研究來呈現。「領導能力」、「溝通協調能力」及「合作能力」包括你是否有幹部經驗、是否在系學會擔任要角,或在大學三年來的專題報告中扮演過領導的角色。儘量將自身經驗與學習能力、未來展望結合,如:「擔任實驗室組長的經驗,讓我更懂得如何團隊合作。」、「我大學時的專題與病毒相關,未來想跟所上專攻病毒研究的老師繼續學習。」,描述具體才能引起注意,也才能在眾多考生中脫穎而出!
就自傳而言,每個人想表現的個人特質並不相同,但最重要的是客觀地強調自己的優點,盡量不提缺點。自傳的主要目的是告訴教授:「我就是你們想要的人!我絕對有你們所要的人格特質與潛力!」。撰寫重點以欲推甄校所的招生目標為原則,針對自己的優點特質、經驗、能力……等等,盡情發揮,不用客氣或覺得不好意思,當然也不能誇大矯情,一份好的自傳要能恰如其份地描述自己,才能獲得教授的青睞。
除了內容須以目標系所重點為斟酌考量外,自傳每一部份的標題最好稍加設計,以凸顯出個人的風格,但也別太花俏,以免文不對題。若覺得不夠用心的話,可在每一段標題旁,用粗斜體字以短短幾個字列出小標,將該段的大意寫上。如此一來,即使教授沒時間詳閱你的報告,仍可馬上看到重點。以下是自傳建議大綱:
家庭背景:不用太過詳盡,表達出家庭對於你在學習、個性上的正面影響即可。
求學歷程:清楚表列從國小至大學的求學歷程,再加以扼要說明即可。應將重點放在大學時期的求學經歷,並表列分析大學所修習的課程帶給你的益處、影響。成績方面,除了須繳附的成績單外,最好可將自己的成績稍加整理,把好的成績凸顯出來,甚至作一個簡單的圖表分析,更能引起注意,盡量強調自己大學所學與研究所課程的銜接和關連,如果有某科成績較差,最好先找到一個合理的理由。另外,獲得獎學金、書卷獎的經驗可展現你的學習能力,務必多加著墨。
個人經歷:包括擔任幹部及社團活動經驗,若曾有工作經驗亦可一併陳述,目的在表達個人的溝通、領導和合作能力。
自我能力評估:綜合上述各點,可對自己的能力與該科系做「SWOT分析」,評定自己甄試該所的優勢、劣勢、機會點及威脅,對於自己的優勢應加以強調,劣勢則避重就輕,儘量將缺點化為賣點或進步的契機,表現出強烈的企圖心與誠意。
報考動機:非本科系出身的同學,可對為何轉換跑道、為何報考該所及個人興趣等三點加以說明。報考動機是口試時教授相當關注的問題,在書面資料中務必對此作深入思考及說明。例如:同學若對基礎研究與臨床案例的連結有興趣、想對目前醫療體系提供實際幫助,則可報考有附屬醫院的台大、陽明、成大或長庚,作為日後研究上的支援。
獲優良獎項及特殊表現:獎狀、證照等,以附件方式呈現。
五大能力樣樣行,全方位自傳最亮眼
一份好自傳必須儘量展現個人的五大能力:「學習能力」、「研究能力」、「領導能力」、「合作能力」及「溝通協調能力」。
「學習能力」指的是學習表現,可用三年來的成績、名次來展現你的學習成果。面對多元的社會,研究所甄試希望能發掘各方面表現優秀、擁有多項專長的人才,因此如果能將「雙修」或「輔修」成績羅列其中,也會是一項相當有力的證明。
要展現所謂的「研究能力」,可利用發表過的論文、做過的研究來呈現。「領導能力」、「溝通協調能力」及「合作能力」包括你是否有幹部經驗、是否在系學會擔任要角,或在大學三年來的專題報告中扮演過領導的角色。儘量將自身經驗與學習能力、未來展望結合,如:「擔任實驗室組長的經驗,讓我更懂得如何團隊合作。」、「我大學時的專題與病毒相關,未來想跟所上專攻病毒研究的老師繼續學習。」,描述具體才能引起注意,也才能在眾多考生中脫穎而出!
讀書計畫,投其所好、具體可行!
大部分研究所甄試的送審資料,會要求附上讀書計畫或就學計畫及專題報告,
有些校所沒有明確要求繳交讀書計畫,讀書計畫是如何自我充實、針對較弱學科加強學習的計畫書,可多翻翻自己歷年的成績單,針對弱點提出補強方法,不必貪多、誇大,重點要「可行」、「有意義」,最好配合未來校所開課方向融合撰寫,效果更佳。
舉例來說,同學可將在校期間修過的課程做一表格,縱軸以大一到大三各學期為分隔,橫軸可分以電子電路課程、數學課程、程式語言課程等各式專業課程為分項,填上每學期修的課,如此一來,你在各領域修課的完整度便一目了然。此外,亦可事先調查報考校所有哪些課程符合自己未來希望的研究方向,然後初步擬訂未來2年的修課計畫,除此之外,也應在讀書計劃中說明報考動機與研究方向之間的關聯,讓教授感受到你的企圖心。
以下是讀書計畫的建議大綱:
就讀動機:什麼動機促使你想要報考研究所繼續進修?此部份必須明確指出自己為何要唸研究所,讓老師知道你有強烈的進修意願,並表明選擇該校、該所的理由。
學習計畫:分別說明你在研究所入學前進行的準備工作、入學後想研究的議題及具體學習方針。撰寫重點在清楚表達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目標,因此,下筆前,考生應先釐清自己在大學所學過的主要科目中,特別感興趣者為何?想深入研究的領域為何?最近有哪些熱門議題值得深入討論?唯有先釐清這些問題,才能針對研究計畫的動機和方向作一深入剖析,建議考生可多參考別人的論文,找出最適合自己的研究主題。
未來規畫:此部份重點主要在評估自己對前述學習計畫的實現能力,以及對未來的自我期許。考生可詳述自己的優勢,包括學習態度、特殊專長、語文能力等,讓老師對你的能力有概略的瞭解,並且從中感受到你堅定的決心。
總結:考生應在此部份清楚、堅定地告訴評審:你已經做好準備,並且能完成你所做的規畫。
研究計畫,慎選題目、展現潛能!
繳交「研究計畫」的目的,在於讓教授瞭解你要從事的研究課題,因此,考生務須詳述你研究該領域的目的、未來會使用到何種研究方法,並針對相關文獻資料作探討,順帶回顧過去學者曾做過的研究,最後並列出寫作此份研究計畫時使用的參考文獻。
撰寫研究計畫時,必須先到該校所網站瀏覽其發展方向、教授們的專長,以確定你想學的課程、想研究的領域是否與該校所有交集,當你想學的、想研究的,均非該校所發展方向時,就需慎重考慮是否要報考這間學校了。大體來說,雖然典試委員不會對考生的研究計畫吹毛求疵,但無論哪個校所,為了讓教學資源更公平的分配、讓同學投入研究的心血有更具體的成就,對同學的研究主題都相當重視,考生的研究方向與該校所發展差異太大者,勢將無法受到審查教授的青睞。
建議大家一定要慎選研究計畫主題,不要臨時找個題目來抄得天花亂墜,否則很有可能在口試中被問倒。所寫的主題最好是自己有興趣或目前正熱門的議題,一來資料較易蒐集,可以大幅節省準備時間,二來也可以提起口試委員的發問興趣,撰寫的方向就是模擬自己正在寫一篇較簡略的研究論文,內容可以不必那麼詳盡,但基本的格式也不能忽略,通常口試委員可從研究計畫中發現你是否有研究「潛力」,所以強化自己的研究動機很重要。
研究計畫與讀書計畫不同,其內容通常包括研究動機、研究目的、研究方向等,由於只是計畫,故不必寫出研究結論及建議。通常在口試時,口試委員會依照你所繳交的研究計畫提問,所以絕不能抱持交差了事的態度,如果研究主題與時事相關,則口試前必須密切注意最新情況。有些考生會把在校時製作的報告改寫成研究計畫,不但較為輕鬆,且不用再花時間構思研究主題與方向,也是可行的方法。
以下是研究計畫的基本架構,提供考生作參考:
研究題目背景分析:說明此研究題目的緣由及背景。
研究動機與目的:說明為什麼要做這個領域的研究?目的為何?並說明你想在這個研究中印證哪些現象、定理。
文獻探討:敘述你曾經看過的相關論文、書籍。
研究方法與設計:做研究一定要有方法,必須敘述你知道的,或是你熟悉並實際應用的研究方法。
預期成果與貢獻:說明自己絕對有能力完成所擬定的計畫。
參考文獻:也就是寫這份計畫所參考的文獻,格式跟寫論文時相同。
專題報告-研究能力的最佳證明
「專題報告」在甄試中佔了非常大的份量,是佐證個人實力的最好證明,若考生沒有附上專題報告,教授們也會產生疑問:是因能力不夠或是缺乏研究的興趣?對推甄有極負面的影響,所以有心推甄的同學,一定要進實驗室做專題。有實驗結果當然最好,若沒有偉大的成果也不用擔心,只要將你的實驗資料組織起來,說明研究動機、實驗材料、實驗流程,撰寫格式可參考學長姊的範本或研究生的畢業論文,瞭解各部分撰寫比重,最後下一個結論,但最重要的是提出自己貢獻的部分及獨特之處。
專題報告格式建議如下:
緒論:包括研究動機、研究目的、研究方法、研究架構與步驟等。
文獻探討:引證過去的研究結論,包括與該研究相關的理論、模式、研究案例等討論。
實驗設計與程序:該報告的研究方法與步驟,實驗、製作、觀察、訪問等過程。
結果分析與討論:將所蒐集資料作統計上的分析,提出問題及解決方法。
推薦信函,人脈讓推薦更有效力!
一般來說,研究所都會要求2至3封的推薦信,建議可多附上幾份,但是以不超過5封為原則。至於推薦信格式,有些學校有規定表格可上網下載,有些學校則沒有。一般就生科所來說,推薦信都是找教授寫,要切記,找認識你、瞭解你越久的老師越好。或是在某學術領域具有權威輩份高的名師最好,說話的效力自然比較高,這樣推薦信才能發揮它應有的效用。如果你的老師有認識欲甄試系所的老師,請這種老師寫推薦信,效用一定也較高!
如果有甄試計畫,可以早一點(10月底前),找交情好、跟你比較熟的教授撰寫。幫自己寫推薦信的老師,最好是和自己交情不錯、當過他的專題生或者曾修習其所開課程,拿到不錯成績的老師,至少也必須曾經上過那位老師的課。關於老師的資格,大多系所會有規定必須要副教授以上。
找老師重點是找的那位老師是否了解你、對你的印象觀感如何,因為推薦信都是密封起來的,自己並不會看到裡面的內容。有些老師對你不熟,推薦信寫不出什麼具體的內容,這樣反而造成反效果。所以,如果要讓推薦信「名副其實」地派上用場,就應該於平時多和老師交流請教,儘量和一些老師建立起不錯的關係,在寫推薦函上,就會有很大的幫助。而且在請老師幫忙寫推薦函的同時,也就是請教老師關於甄試方面問題的最好時機喔!如果老師願意親筆撰寫會更具說服力,但是若老師叫你自己寫好再拿給他簽名的話,盡量寫的口語一點,不要太八股,不然是很容易穿幫的。
以下是請老師寫推薦信建議流程,提供給同學參考: